你的位置: 半岛 > 音乐知识 > 钢琴技巧

跟着文字走进西方古典音乐(组图)

2024-08-19 04:20:07

  跟着文字走进西方古典音乐(组图)编者按:作家杨照的一位朋友,上世纪90年代来祖国投资做纺织产业,生意越做越大,可是人才越来越匮乏,几乎想放弃。一次偶然机会,他起用了一位有音乐背景的年轻人,结果发现,这是他人生最正确的一次选择。这是什么道理?杨照分析说,“学过西方古典音乐的人,对复杂的事情,懂得如何去处理,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复杂的声音。我想,对一个年轻人来说,如果你储备了比如音乐这样10件‘无用’的东西,或许你走哪都不怕了。”不过,古典音乐的浩瀚大海和高深气势,的确让人有些望而却步半岛·体育官网。除了亲身投入某一乐器的学习之外,还有很多不错的入门书籍可以参考,他们都是由资深音乐爱好者或者音乐专业人士写的,很适合作为渡海的扁舟,带读者领略古典音乐之美,进而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内心原来是一个多么丰富壮阔的世界。

  这四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以写作为专业而不是搞音乐的,但他们都在业余学习过乐器,另外,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烧级别的古典乐迷。

  从小学习小提琴,后来又学了吉他的杨照,本名李明骏,是文学评论家和政论家。1963年生,大学历史系毕业,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。曾任《明日报》总主笔、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、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;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,并在电台主持广播节目。著有长篇小说《吹萨克斯风的者》、中短篇小说集《星星的末裔》等,还有散文集、文学文化评论集以及现代经典细读系列等40余种。

  如果你是刚刚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、但还被那些绕口的曲名搞到眼花缭乱的人,《想乐: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》就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。作者分门别类,从钢琴独奏曲、大提琴曲、小提琴协奏曲、三重奏、交响曲、咏叹调等多个门类当中。挑选出十来首经典之作,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产生背景、聆听要点、分享个人感受,读者完全可以拿来按曲买片。

  辛丰年是国内资深的音乐评论家,曾为《读书》、《万象》、《音乐爱好者》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,音乐评论著作有10多种,数十年来,他的音乐文字始终是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桥梁。

  辛丰年之子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这样评说自己的父亲:“在他眼里,在他耳中,无一不是音乐。比如我在家中与他闲谈,外面某人骑车而过,车铃响时,辛丰年会一跃而起,到钢琴边按一个音,然后欣慰地说,是高音C5,相当准(或不准)。就连音乐辞典他也会看得津津有味。1980版的《格罗夫音乐大辞典》,20卷,2000万言,辛丰年就像卞之琳《白螺壳》中的那条银鱼,从A一直穿到Z。……某些辞条还不止读了一遍。”甚至在辛丰年去世前一天,当家人播放《蔷薇处处开》等几首老歌给他听,他还像初次听到一般,欢喜赞叹:“想不到我临死前还能听到这么美的音乐。”

  辛丰年对钢琴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—63岁时,他开始立志自学钢琴,通过钢琴来触摸和感受音乐。《钢琴文化300年》这本小册子,虽然小巧轻薄,但是内容极其翔实扎实,简直就是一部“钢琴简史”—从钢琴的产生、构造、生产、消费、教学,说到作曲家与钢琴、演奏家与钢琴、钢琴乐话,甚至还有中文资料书目。对于一本1995年出版定价只有6.80元的书(还不到一个汉堡的价格)来说,这实在是极度超值的知识享受。

  《乐迷闲话》则从钢琴、小提琴、管弦乐队、音乐家、乐谱、音乐会、唱片等角度讲述知识与逸事,深入浅出,娓娓道来。

  李欧梵本身是现代文学评论的大家,但其实他的父母都是音乐专业人士—他的父亲是位指挥,和马友友的父亲是解放前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的同学,母亲则是钢琴教师。所以李欧梵沉迷于古典音乐,乐此不疲地写音乐评论,倒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。因为家庭背景,他在音乐领域还有了相当的准专业优势。《音乐札记》当中,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莫扎特、马勒、肖斯塔科维奇的热爱。比较有趣的部分包括:作者自创地把古典音乐和保健结合起来的心得,音乐中哪些可以提神,哪些可以消除疲劳,他都以个会来具体举例。最有用的是其中一篇《我的唱碟入门经》,相当实用。

微站点
查看微站点
个人中心
人工客服
购物车
回顶部